1935年12月中央在什么上确定了抗日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1935年是一个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年份。这一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12月召开了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明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指明了方向。本文将从会议的背景、经过及意义三个方面,深入探讨1935年12月中央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那次关键会议。
一、会议背景:华北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中国东北后,又策动了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变成第二个东北,进而吞并全中国。面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国民党政府却屈服于日军的淫威,实行不抵抗政策,先后与日军签订了“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将大片领土拱手让人。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并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停止内战,集中力量一致抗日。在这样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对新形势下的国内形势作出正确分析,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政策。
二、会议经过: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等重要领导人。会议主要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等问题。会议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认为不可能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这一观点严重阻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了纠正这一错误,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和《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这些决议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在会议上,毛泽东等领导人深刻分析了当前形势,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的主要敌人,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日。会议还决定改变不适应抗日要求的部分政策,如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以适应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要求。此外,会议还提出了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即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
三、会议意义:推动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瓦窑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会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瓦窑堡会议不仅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还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回顾历史,我们不禁为瓦窑堡会议的深远意义所震撼。在那样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能够迅速调整策略,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无疑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智慧的。正是这样的勇气和智慧引领着中华民族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天当我们再次提及这段历史时,更应该铭记瓦窑堡会议所展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与使命。
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一、瓦窑堡会议的内容
会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5年12月25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
二、瓦窑堡会议的意义
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科学地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政治策略问题,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扩展资料
瓦窑堡会议的召开背景: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1万多名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在此期间,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11月下旬,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所派代表张浩(林育英)回到陕北,向中共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内容。
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迫切要求对日本进攻以来的国内形势作一次正确的分析,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政策,纠正严重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
为此,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一、瓦窑堡会议的内容
会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5年12月25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
二、瓦窑堡会议的意义
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科学地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政治策略问题,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扩展资料
瓦窑堡会议的召开背景: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1万多名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在此期间,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11月下旬,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所派代表张浩(林育英)回到陕北,向中共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内容。
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迫切要求对日本进攻以来的国内形势作一次正确的分析,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政策,纠正严重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
为此,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瓦窑堡会议
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是什么会议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 2025-04-14大连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
- 2025-04-13浙江财经学院分数线
- 2025-03-24高考科目及分数
- 2025-06-27广外外语外贸大学录取分数线
- 2025-04-30国家公务员什么时候报名—国家公务员考试几月份报名
- 2025-04-06会计初级职称成绩查询——国际会计师证报考条件
- 2025-03-23四级准考证号如何查询?
- 2025-06-25仲恺农业学院分数线,仲恺农业学院录取分数线
- 2025-03-23初级会计成绩查询时间2024:初级会计成绩查询2024入口
- 2025-06-15美术联考分数线--2025年湖南美术联考分数线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