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块考试网-考试资讯平台

当前位置:冰块考试网 > 考试查询 > 行动研究法的特点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教育心理学试题5

行动研究法的特点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教育心理学试题5

2025-07-12 10:19:25

接下来,冰块考试网将带你认识并了解小学心理学试题,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 A.0~3岁 B.3~6岁 C.6"-

小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

教育心理学试题5

三、多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的心理活动 B、学的心理活动 C、教与学的互动机制 D、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2、小学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体特点是( )

A、凭借“象征性”格式思维 B、守恒 C、去自我中心 D、多维思维

3、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

A、变化是持久的 B、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 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

4、学生的学习特点是( )

A、以间接经验为主 B、有他人的指导 C、有计划、有结构 D、以语言为中介

5、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可以把学习分为( )

A、意义学习 B、行为规范的学习 C、技能的学习 D、知识的学习

6、行为主义是最早的学习理论,它为学校的教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 )

A、个别化教学 B、非指导性教学 C、交互教学 D、行为矫正、

7、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 )

A、归因 B、成就动机 C、诱因 D、需要

8、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课堂的主要学习动机有( )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强化

9、根据强化对行为反应的作用,一般把强化分为(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零强化 D、惩罚

10、某些信息的刺激特性会作为诱因唤起人们的特殊好奇心,刺激的特殊性表现在( )

A、变化 B、夸张 C、复杂 D、含糊不清 E、新奇

11、学校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的措施主要有( )

A、创设问题情境 B、合作学习 C、强化 D、反馈

12、表征知识的主要方式有( )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图式

13、知识学习的内部条件有( )

A、材料的逻辑意义 B、动机 C、编码策略 D、已有的知识结构

14、根据知识包含的上下关系和并列关系将同化分为( )

A、相关同化 B、并列结合同化 C、总括同化 D、类属同化

15、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 )

A、示范 B、讲解 C、反馈 D、练习

16、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是( )

A、智力技能的应用能够举一反三 B、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

C、内部言语成为智力技能活动的工具 D、智力技能的操作脱离了具体的支持物

17、根据问题的性质可以把问题分为( )

A、抽象问题 B、排列问题 C、转换问题 D、结构问题

18、只有符合哪些条件才算是问题解决?( )

A、能够回忆与想象 B、有认知成分参与 C、一系列的心理操作 D、目的性

19、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问题解决需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

A、提出问题 B、表征问题 C、选择操作 D、执行操作 E、检验假设

20、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 )

A、知识经验 B、惯性思维 C、认知水平与特性 D、人格特征 E、问题的表征

21、如果希望有创造力,就必须具备哪些知识( )

A、网络化的陈述性知识 B、相对自动化的技能

C、受意识控制的策略性知识 D、学科知识

22、学习策略包括( )

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3、问题表征策略主要有( )

A、外显表征 B、符号标记 C、作图示意 D、内隐表征

24、学习策略的教学应该坚持( )

A、生成性原则 B、特定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

25、品德与态度共同的成分是( )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行为倾向

行动研究法的特点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

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专科) 怀化电大:文湘雪 作业1 1-4章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P72

8、陈述性知识: P84

9、原理学习: P95 10、迁移: P100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P19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P63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监理员考试题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21-2022 冰块考试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202202945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