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半博士在哪里
冰块考试网将带大家认识多所高校公布博士扩招规模,并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告诉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减轻一些烦恼。
全国一半博士在哪里

全国一半博士在高校和科研院所
拓展资料:
近年来,随着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不断扩招,导致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每年考研人数都创新高)数量直线攀升。因此,出现了所谓的大学生过剩、硕士过剩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就产生了一些错觉,“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博士过剩、博士烂大街的结论。的确,1999年我国高校本科生开始扩招,研究生教育的生源规模也随之明显增加,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对博士教育规模的扩大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仅凭博士扩招的现象,就轻易得出博士过剩的结论,未免有失偏颇。从1978年恢复高考到2017年,
中国一共诞生了1.14亿的大学生(含专科),占人口总数的8%。其中本科的大约8000万,占人口总数的5.7%;硕士的约800万个,
占人口总数的0.57%。我国博士培养始于1978年,这一年因此被称为我国博士培养的“元年”。但是,这一年全国上下仅仅招录了18名博士生。
目前,2020年被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尚未公布,但估计在6.5万人左右。如果加上这6.5万,那到目前为止,我国累计被授予博士学位者只有约94.53万人。
现在,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也还没有出来,我们如果还按14亿人口计算,就会发现中国博士占人口的比重为1/1481、万分之6.75(不足万分之七,实际数值肯定比这还低),远低于主流发达国家水平(美国约为1%)。
一个教育强国的人才占总人口的比例应该是:博士毕业生占1%、硕士毕业生10%、本科毕业生30%。换句话说,至少要有1/3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强国。
那么,如果仍按14亿人口计算,中国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强国,应该有1400万博士毕业生,1.4亿硕士毕业生,4.2亿本科毕业生。显然,现在我们还差得远。
为何说博士扩招数量质量都要保证?
2018年8月30日报道,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多方面为“双一流”高校建设指明方向。《意见》特别提出,要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培养高精尖急缺人才。
众所周知,博士阶段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学位教育的最高等级,也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981年的900人增加到2017年的82565人,累计招生115万人,为国家选拔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不过,相对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高等教育本身的迅速扩张,博士生教育规模近些年出现了相对滞后的势头。在1999年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至2004年的五年时间里,博士生教育也出现过短暂的高速增长现象。那个时期,各种形式的博士研究生班一拥而上,一个导师带三四个,甚至七八个博士生的情况屡见不鲜。但自2005年后,博士生招生规模受到了一定程度地控制,增长随之放缓,迄今年均增速尚不足4%。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之所以再度提出博士生扩张政策,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建设创新社会、质量中国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阶段转变,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教育科研以及企事业单位中,博士人才往往是研发创新的主力军。博士教育增长滞后,成为制约转型发展的一个障碍。
另一方面是由于本硕教育的发展长期快于博士教育,从而对博士教育本身形成了巨大的挤压。如果博士教育不扩招的话,就会造成研究生招生培养结构的失衡,并且阻碍了部分有志于攻读博士学位的本硕学生的深造之路。
博士生扩招固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如何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仍是一个极其严肃的话题。事实上,单从数量上来看,我国已连续十余年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博士生队伍。但从在读博士生和已毕业博士的产出成果和创新能力来看,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比如,一些博士生由于考研动机偏差、生活补助偏低等原因,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到学术科研上,使得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和规范性有所下降;一些博士生导师则忙于跑项目、搞兼职等社会性杂务、忽视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客观上降低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因此,此次博士生扩招,要避免过去由于短期博士生数量的膨胀造成的质量下降问题,就需要在招生数量增长方面把握好节奏。在招生结构上,则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进行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扩招,防止“撒胡椒面式”的普遍扩招。在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和博士生管理制度方面,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2022专硕会扩招吗
2024年大部分高校在扩招研究生。
专硕扩招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在专硕扩招的同时,一些高校正在缩减学硕招生专业/人数。此前,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宣布部分专业学硕停招,取而代之的开始向专硕倾斜,从部分高校2023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情况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报考占比均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专硕或将成为未来考研的报考主流。
新增学位授权点中专硕占比高
此前,教育部官网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
21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中:新增130多个硕士点,其中专硕占了65个,占比48%,接近五成。而在2020年新增学位授权点中专硕占比则超过七成。
专硕学制延长至三年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级专业人才,偏重理论+实践。
不过将专硕学制提升到3年后,很多导师开始“一视同仁”对待了,专硕也要参加学硕项目,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将专硕学制延长至三年,同学们在选择读专硕还是学硕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博士毕业去高校不给编制了,读博去高校还有性价比吗?
高校取消事业编,转为合同聘用制,博士研究生会就此失业吗?
很多都认为教师是一个铁饭碗,因为不错的编制加上较好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条件,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师范类专业。从教师的资历来看,大学教师无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博士研究生,那简直就是大学的一个“香饽饽”。博士研究生的待遇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作为研究生导师,每年的科研经费和安家费都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如果高校取消了事业编制,改为合同聘用制,那么结果会怎么样呢?还有博士研究生去大学任教吗?博士研究生会就此失业吗?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每年都会招聘大量的博士研究生,每年的招聘人数为5万名左右,虽然招聘人数远远不止中小学教师,但是由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难度大,培养周期长,技术含量高,成为了重点大学非常看好的教师资源。对于一些实力非常不错的博士研究生,各重点大学宁愿开出丰厚的条件去招收这些博士研究生。由于事业单位编制有着非常稳定的工作,所以博士研究生也愿意去大学执教。
但是,事业单位改革将完成,关于事业单位编制也有了一定的变动。就拿高校来说,高校将取消事业编制,转为合同聘用制。因此,博士研究生去大学任教,将不再像以前一样,进入大学享受编制之后就能拥有一个“金饭碗”,工作也没有稳定性。采用合同聘用制,能够胜任学校的相关工作就能留下来,否则的话,就算博士研究生也可能面临下岗的局面,因此改革的力度还是相当大的。
但尽管如此,我认为去大学任教仍然是博士研究生的首选目标,当然了,博士研究生也可以去其他科研机构担任研究员或者专家,但是实际的价值没有去大学任教的价值大。我们都知道,只要是优秀的博士研究生,高校为了为了留住人才,都会给予大量的资金扶持,有些学校直接给予几十万上百万的安家费,解决博士研究生的居住问题,让他们能够安心在大学工作,每年还有大量的科研经费扶持,这可不是普通的研究机构能够支付得了的。
再说了,就算事业单位改革取消了编制,改为合同聘任制,但是博士研究生的数量非常少,并且知识层面非常高,职业素养非常好,高校挽留都来不及。只要博士研究生不犯下什么重大过错,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轻易辞退的,只不过事业单位改革是针对全体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而制定的,博士研究生有了足够的生活保障,能够尽心尽力为了高校的发展,为了培养更多优质的大学生而不断努力,不辜负大家寄予的期望。
综上所述,高校取消事业编制,转为合同聘用制,我认为博士研究生还是很愿意去大学任教,毕竟大学给予的政策和条件是其他机构不能企及的。另外,博士研究生的年龄也比较大了,也希望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去大学任教,教书育人,也是他们自己的使命和愿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 2025-07-21广东2024高考分数线—广东2024中考录取分数线
- 2025-04-07请帮忙查询一下山西省临汾市09年的中考成绩 考号:081100125 姓名:闫博
- 2025-07-14可以专升本的学校有哪些?
- 2025-04-11北京专科学校排名--北京最厉害三个大专
- 2025-04-28(一建成绩查询时间2024)一建成绩查询时间表
- 2025-07-06英语四级成绩查询
- 2025-07-05河南省公务员分数线~河南省公务员分数线公布
- 2025-04-042024公务员成绩——2024公务员成绩公布时间是几号
- 2025-04-07合肥卫校哪个学校比较好;合肥排名前十的卫校
- 2025-07-21河南省中招考试成绩
推荐文章